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
“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10月26日至27日,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举行,大会主题是“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八一学校承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天津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协办。来自中国教育学会、海淀区教育系统两委一室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教师研修机构的教研员和培训者、中小学校长及一线教师共计2000余人参加会议。
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
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在致欢迎词中表示,本次大会是教育同行共同研讨专业话题的大会,八一学校有机会与全国各地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话题,感到非常荣幸。他指出,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北京市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都迫切要求学校调整课程结构,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探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八一学校在海淀进修学校的指导与支持下,围绕课堂教学做了很多积极有益的探索,成绩显著,学校将借助首届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平台,持续研究,不断改进,致力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尹丽君
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尹丽君认为,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意味着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她希望,借助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所搭建的平台,海淀的教师能够与上海、浙江、江苏、天津、重庆的教育同行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互相借鉴,共同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以“成就学生 发展教师“为主题,回顾了中心的工作并介绍了大会情况。她认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有结构化、情境化、任务型、实践型的课堂教学与之匹配,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对于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应具备五大特征:要强调学科本质,防止浅层化;要强调学科结构,防止碎片化;要强调学习关联,防止技术化;要强调学科关联,防止孤立学习;要强调深度学习,防止思维僵化。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作重要讲话,他表示,本次会议围绕大会主题,交流分享新时代课堂改革的优秀实践研究成果,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教师学科课程育人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大家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平台,学习思考、研讨交流、合作碰撞,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教师专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关于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他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二是坚持发展为本,能力为重;三是坚持学生主体,师生共同成长;四是坚持教师主体,教研引领教改。
本次大会历时一天半, 大会聚焦学习方式变革主题,通过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语文、数学、物理三个学科优秀的说课展示,集中体现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3个学科、3个学段,16个分会场, 22节现场课、49节说课、85份教学设计墙报,展示了各地的名师风采,与专家评述、同行研讨、专家沙龙、专题报告等形式结合,形成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跨学科、跨区域的大教研活动,深度探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变革。
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路径的深度探讨,促进新时代课堂教学优秀实践成果的分享交流,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主持开幕式
与会专家和领导合影
会议现场 |